「民企、国企、外企、创业」——公司不同,你该如何发展?
今天想给大家讲个故事。
一
话说那时候有这么十几个人,抱着活着就要改变世界的想法,从全国各地来到上海旁边的一个咖啡馆,这群人有老有少,有富二代也有屌丝,有文化人也有搬运工,其实那时候他们没有什么想法,最多就是网上见个面,聊个天,书信来往,等到真正聚会那天,才见到真神是什么样子的。
不过第一次聚会大家也没谈什么具体内容,还面临着城管说你非法集会的危险,差点当传销给拘留了。他们只是制定了一个企业愿景,连分红配股都没说,更别提商业模式了,匆匆一聚后有各回各家,拿了个招股书,等这里资源广的人去拉投资。
春哥注:我们管这个叫创业,创业需要两种人,一种是有梦想,另一种是有资源,在了解商业模式的带动下,成功率也很低。大部分人是需要付出和投入,以及冒险的精气神。如果你在这种公司混,加班、投入、拼命干、别想着什么赚钱,大家先把摊子支起来最好。
二
后来过了一段时间,终于来了一笔天使投资。投资人觉得商业模式不错,让他们选个地方看看产品市场反馈。
这时候的创始人就干起来了。当时钱也不够租什么建外 SOHO 的写字楼,几个人找了一个还没什么人烟的破厂房,撸着袖子就干了起来。
有了资本,有了市场,创业的雏形孵化出来后,就迅速变成民营企业。
对于企业未来发展,有人提议要有全国品牌,这点投资不够,得打广告,烧钱,占领市场。但另一波人说了,我们就这么点投资,一旦现金流断了就不成了,光做市场这不对,要研发出来能改变中国人的产品。
于是接下来公司分化成两拨人,一拨继续找投资,一拨还是苦苦地在做产品。两方面的人互相比看谁业绩好。八仙过海,各显神通。
春哥注:进入民企,因为生存压力大,所以这时候无论做什么模式,都是需要让公司活下去,所以在民营企业里面,要不是产品导向,要不是销售导向。如果你在这种公司混,最重要的是把自己能力发挥好,业绩越好,越能获得尊重和提升。
三
没想到没过多久,他们的动作引起了国内大公司的关注,大公司敏锐地感觉到了这群市场新人风头很盛,几个大佬喝着咖啡说道,咱们不能让这一小撮胡搞,收购了他们算了。他们找了一群投资人和这帮创业的哥们谈收购。于是迅速地谈成了合作意向,大公司派了几个高级经理人进入公司。
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,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
|